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工作室里,57岁的陈玉秋常常要仔细挑选制作旗袍的布料,并带领学徒一起研究新的技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吉林市的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秋位列其中。
工作室里,很多织锦缎旗袍通体不见针迹。陈玉秋的“见缝不见针”技艺是这些成衣的灵魂所在。
吉林市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服饰文化、习俗源远流长。满族旗袍讲究“十八道镶滚”,即在衣料主体“镶”上颜色和纹绣各异的布料。镶边一层叠着一层,“见缝不见针”。
从绸缎选择、裁剪、行针走线到领口袖口处的装饰,制作一件完美的满族旗袍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30年时间,陈玉秋也只完成百余件作品,平均百日才能完成一件。(记者 石洪宇 吉林市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