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吉林11月1日电 汪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培植渗透在养成教育中、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使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播撒在幼儿的心中。10月30日,“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调研采访团”走进汪清第四幼儿园,亲见和感受到,因坚持“从娃娃抓起”,这累累石榴红已经深深植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在教务处赵妍老师的带领下,“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调研采访团”在二楼中国美食体验长廊品尝了孩子们现场“制作”的各种“美食”,在三楼亲见孩子们现场制作蜡染作品、手工刺绣、非遗纺织……“我是中三的,如果您觉得我做的面包好吃,可以跟我的老师夸夸我么?”头戴彩色厨师帽的小朋友亲手端着美食“招待”远道来的客人,他自信而腼腆的笑容,让人心中温暖。孩子们馈赠的果汁、披萨等作品(玩具)抱了满怀,也仿佛把爱,装了满怀。
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园长李海兰倾心幼教30年,把民族情怀融入工作当中,把爱党爱国当做教育理想的底色,带着老师们梳理出“融爱同行美悦天性”的办园理念,旨在各民族以爱相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以美育人、至美成长,文化浸润、环境熏陶、课程引领、思想建设、家园共育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她以立德树人作为初心使命,在润物无声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幼儿心田,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以“蒙以养正泽润童心”为课程理念,以育“有根的中国人”为教育愿景,在李海兰的带领下,汪清县第四幼儿园构建了民间艺术、民间游戏、节日节气、童语同音四大课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课程资源库,录制了12节微课,开发了16项课程资源包,自制图书20余本,积累5项理论成果,撰写经验材料42篇,发表论文23篇,获得省级成果奖16篇。
“这里有56个民族的人物课件,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通过了解地域文化,服饰特点等,对号入座,潜移默化间得到充分的民族团结教育和红色教育,而且,未来也会为他们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楼红石榴厅,李海兰园长指着文化墙上的《中国民族一家亲》的中国地图,笑意满脸。
“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融合民族团结教育和红色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幼儿园保育教育全过程、通过环境、课程、游戏、生活等让孩子们让在幼儿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中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增进幼儿的民族情怀,奠定爱我中华的精神基础,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真正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李海兰说的这段话,表达了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全体师生的心声。四幼的师生,用实际行动画出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其独特的爱的教育更是在边疆儿童的心里播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金种子”。据了解,在汪清,类似这样师生齐心共铸“石榴红”的美好景象,犹如繁星点点,数不胜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