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 张扬 摄
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期间,9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计投资额达206亿元;第21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吸引观众22.6万人次参观,累计销售新车21820台,销售额达42.45亿元;2024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达成投资186.04亿元……一组组数字,映射出长春会展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也进一步印证了会展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迸发出的强大动力。
2024年,依托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我市举办各类展会50余场,大展亮相、新展落户、“好戏”连台,让整座城市充满活力与人气。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议,要以会兴业,全链条放大展会综合效应。
“持续提升展会水平,放大综合效应,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市政协委员刘丽莉说,经过不懈努力,我市会展业蓬勃发展,办展办会环境不断优化,展会规模和品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持续扩大,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农博会、光博会、健博会……品牌展会、重点展会构成了多维的展会体系。“我们要依托这一体系,以会招商、以会兴业、以会引才、以会塑牌,放大展会综合带动效应,真正做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刘丽莉委员表示。
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催化剂,一端连着生产创新,一端直触消费前沿,在挖掘城市消费方面有无限可能。刘丽莉委员建议,要以会聚力,擦亮城市名片。当前,我市还要进一步突出展会特色,擦亮特色展览IP,讲好品牌故事,通过展览展示等途径,借力展会效应,为城市带来巨大流量,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力争把参展商变成投资商、让采购商成为消费者。
“要以会为媒,助力产业发展。”刘丽莉委员建议,借助展会的集聚效应,以会招商、以会引才、以会兴业。通过展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向我市聚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借展会搭建的平台,让四海宾朋对我市资源禀赋、投资环境、发展态势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双方市场开放开发、延伸市场空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力争通过“会与展”的叠加效应,聚集多方力量,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助力长春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达到强链补链、上下延链的推动作用。
立足长春、服务全国、面向国际。近年来,我市的展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内容不断丰富。因为工作的缘故,市政协委员王文利同样关注着长春会展业的发展。她说,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与运营,提升了我市的展会承载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因为周边配套成熟,交通便利,可以继续发挥所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更多展览项目落地。
“应该让会展与场馆实现功能互补,共同促进。” 在王文利委员看来,品牌展会需要特色场馆支撑,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要做大做强,周边的设施配套还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家博会、动漫展等陆续亮相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我市也呈现出小展大展接替、全年展会不断的热闹景象。王文利委员表示,会展经济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通过办展,可以带动商贸、交通、餐饮、住宿、文旅、服务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放大展会综合效应,还要强化‘会展+’概念,让会展与文化、体育、旅游、商贸业相结合。”王文利委员说,以会展活动为例,2024年,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以剧场文化活动演出、体育赛事和演唱会为媒介平台,引进了一批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文艺活动,不但丰富了会展的文化内涵,还起到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作用。
“以更高起点、更大期待,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产业展会,带动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把展会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更好赋能产业发展。”王文利委员建议,我市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融合区域和行业资源,做优做强高级别展会,不断提升长春会展业竞争力。相关部门要研究并完善更为全面、更有力度、更为配套、更加开放的会展业政策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健全专项资金的相关政策,完善资金申报、使用、监管等各项措施,切实发挥资金对申报主体的支持作用。
注重培养会展业各门类拔尖人才、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优秀会展人才参与到会展业发展上来;借力媒体融合,营造会展业加快发展氛围……对于进一步放大展会综合效应,许多市政协委员提出了真知灼见。
以展会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市政协委员们期待我市上下一盘棋,汇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打造更多声名远播、亮点纷呈的展会,为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张鑫多)
原标题:以会兴业 全链条放大展会综合效应 市政协委员建言:探索办展办会新路径,以展会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