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乡村产业体系强不强。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加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产业链条仍然较短,上下游环节尚不匹配,农产品利用率较低,产业水平还停留在“初字号”“粗字号”,亟待加快转型升级。
如何让农产品加工业由“初”转“精”?要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向市场挖潜、向新域开拓。长春市的皓月集团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肉牛产业发展,一头肉牛不仅被精准分割成上脑、西冷、肋条等数十个牛肉产品,还被加工成蛋白质粉等生化制品,形成了以肉牛养殖、反刍饲料、食品加工、生物大健康、制革等产业为核心的肉牛全产业链,通过精深加工将一头牛“吃干榨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各地应立足地方实际,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做强做优做透“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让农产品“七十二变”。
要完善扶持政策。瞄准“人、地、钱”等要素加强政策供给,加大对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各地应建立起“政府服务、高校支撑、企业主导、产业衔接”的发展机制,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地区、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引导龙头企业依托乡土特色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开视野延伸产业链条。
要紧盯市场需求。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加工类农产品的需求不再仅注重“口感”“卖相”,而是更加侧重营养、绿色、功能等精细需求。因此,做强做优做透精深加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农产品加工产业与食品业等深度融合,研发出更多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整体价值优的精细化农产品,助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更多的新业态、新产业融合发展。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研发投入,提升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水平,打通农产品加工技术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各地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发适合本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的方式,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多点开花,实现农业生产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要注重搭建平台载体。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横向融合一二三产业,纵向贯通“产加销”,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各地可以通过统筹区域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加强各区域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保险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性产业协同发展,“从优”“从精”开创农产品加工业新局面。
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同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建立起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尤其是提升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关联度,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让农民能够分享农产品“七十二变”的增值收益。(梁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