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粮食核心产区,已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粮食产能建设,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我市所辖六个县(市)区均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德惠市和九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十强县,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长期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提升拓展土地产出能力、深入挖掘粮食科技创新潜力、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让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牢牢端稳的饭碗里始终盛满了“长春粮”。这些成绩的取得,成为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要在稳面积、提单产、保总产上下功夫,保障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市人大代表姜兴俊表示,粮食产能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应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和粮食发展新态势,在符合粮食生产实际、整合农村资源、满足农民需求的基础上谋长远、把方向,确保粮食播种稳中有增。在农业耕种过程中,对黑土地进行保护,科学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用“新农人”的新思维,推动实现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产好粮、产绿色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随着黑土地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植保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航化植保作业出现在田间地头,黑土地重新“净”了起来。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大绿色防控的实施推广力度,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线”不失守、不漏防,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让黑土地持续“绿下去”。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我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为农民提供肥料施用的最佳比例和用量数据,促进土壤养分均衡、遏制耕地贫瘠化,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
“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就要坚持土地的使用与养护并举,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姜兴俊建议,通过大力开展建良田、育良种、推良机、施良法,为提高粮食产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排水灌溉能力,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旱涝保收型“黑土粮仓”。
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市粮食种植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也不能满足于靠天吃饭,而是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绿色高效耕种技术到位率。
姜兴俊建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走出一条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支撑有力、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集约节约的绿色增粮之路。
提升农业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人大代表们表示,相信随着一项项举措的实施,我市耕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成效会越来越显著。(记者 于慧)
原标题:提升综合生产力 走出绿色增粮路 市人大代表建议: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好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