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吉林11月21日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贯穿的重点,更是高校培育具备深厚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这一主线的落实,关乎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方向、质量和水平,直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切实保障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行稳致远。可以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然成为新时代赋予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延边大学坐落在东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共产党较早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在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建设、培育各民族人才精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深化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开展了很多实践性工作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来说,延边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学术立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内涵提升,推动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多领域取得进展成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民族地区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关键,切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保障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延边大学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而把好办学方向关、人才政治关、发展质量关,确保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提质。
守正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培育新时代高质量人才精英
延边大学始终坚守正道、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深化落实“两个结合”,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方法、新模式,特别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念内化在培育高质量人才精英的全过程,优化思政课程发展,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高校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归属,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广阔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时代精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强大的后备力量。
构建“铸牢”相关课程体系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延边大学通过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打造建设理解“铸牢”、讲授“铸牢”、宣传“铸牢”的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研室,建设民族团结专题课程资源库。同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相互融合,营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共同构建起课堂教学、校园生活、课外实践等多维度、全覆盖、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工作机制和校园环境,积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学生为中心 精细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延边大学始终坚持人本管理、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切入点,一体化推进学生日常管理、学业指导帮扶、就业创业、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等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学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夯实“十大育人体系”,提高辅导员岗位胜任能力,鼓励教师党员及领导干部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特别是针对不同民族学生在习俗习惯等方面的专门需求,给予一定程度关照和处理。通过精细化地工作开展,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及各民族“三个离不开”的认识,牢牢印刻在各民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观念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深化校内外交流合作 协调社会资源协同培育
延边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与所在地方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形成多维融合、创新共赢的交流合作新机制,协同多方力量共同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学校与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景体验中深化理解“铸牢”的内涵与外延。学校还与企业联手,在实习实践中融入思想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大学生“铸牢”思想的教育效果。(图源:延边大学 孙笑言 倪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