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林地处东北边疆、历史文化独具特色。如何立足中华民族边疆治理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着眼于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吉林边疆史研究阐释?近日,省政协围绕“加强吉林边疆史研究阐释,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主题召开专题协商会,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9位专家和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研究领域踊跃发言,提出意见建议,为加强我省边疆史研究献计献策。
吉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脉,上溯到商周时期松花江流域一带存在诸多民族的古老部族,肃慎、濊貊、东胡、山戎等建立民族地方政权,从古代的扶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等历史遗迹,到近代以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标志的红色文化,都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不断深化吉林地方史、边疆史研究阐释,推动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吉林、热爱吉林、奉献吉林,让吉林历史文化光芒在新时代更加闪耀,进一步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加快东北边疆学研究,构建科学的东北边疆学知识体系,是维护东北边疆稳定,推进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德山认为,东北边疆学的知识体系涉及诸多学科,在研究和阐释时,需要交叉学科和多维视角,构建起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特点鲜明的东北边疆学知识体系,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于凌表示,要在工作中积极引导青年研究者、青年学生致力于边疆史研究,继承前辈学者的优良学风,发掘更多有助于民族团结、边疆治理的吉林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吉林边疆故事。
张景元委员建议,应在全省中小学进一步推进地方史、边疆史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与公益课堂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怀。
“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来自白山的赵玉兰委员一直关注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就加强研究阐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她建议,应发挥省内高校优势,围绕吉林边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设立课题,加强戍守边疆的学术力量;加强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宣传与阐释,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相关文艺作品,深入宣传吉林历史文化。
“吉林边疆史研究在深度与广度扩展、成果转化与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宫健泽委员建议,构建完善史料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吉林省边疆史研究数字化数据库,为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交流,提升吉林边疆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推动更多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旅游线路、文创产品等,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一步弘扬传承民族英雄吴大澂吉林守疆治边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崇尚英雄、争做英雄、卫国戍边光荣的价值理念在吉林大地蔚然成风。”
“建议以创新教育为载体,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基地,推动领导干部在历史传承中淬炼政治品格,在文化浸润中提升治理能力。”
……
有精准调查,有深入思考,有针对性建议,与会人员纷纷立足岗位、聚焦问题、建言务实,更好担负起吉林边疆史研究的文化使命,为我省边疆史研究贡献力量。
省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好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大力挖掘抢救,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记者 李抑嫱)
原标题:让边疆历史文化“活”起来——省政协聚焦加强我省边疆史研究协商建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