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不仅是民生之需,更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根基。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长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举措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保障高质量就业方面,我们依然面临挑战。长期关注我市就业工作的市人大代表们建议,要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供需匹配、保障劳动者权益、打造友好型就业生态等方面入手,持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长春振兴突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我市应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聚焦新兴产业,特别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未来产业,着力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市人大代表刘九庆表示,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促进企业稳岗扩岗。
“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对于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尤为重要。”刘九庆认为,应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打破科研与生产之间的壁垒,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催生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在我市的就业市场中,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错位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实现人岗匹配,最大程度释放劳动者的潜力?刘九庆提出,完善供需对接机制至关重要。应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精准对接,帮助不同群体找到最合适的就业机会。同时,应加强对全社会的就业观念引导,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针对特定行业岗位的空缺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刘九庆认为,应加强行业调研,深入了解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特别是新兴产业对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展更加精准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弥补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尤其是加强对新兴产业所需技能的培养,提升教育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就业的质量不仅体现在薪资待遇上,更体现在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上。市人大代表王伯光认为,长春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王伯光表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的劳动报酬以及充足的职业安全保障,都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要特别关注一些新兴的就业形态,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群体,他们的权益保障不容忽视。
“应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政策制度,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王伯光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灵活就业群体的关注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相关制度保障,使新兴就业形态在正确轨道上有序发展。还应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同向发力,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过度加班、违法裁员、求职陷阱等社会乱象。
就业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如何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也是市人大代表们关心的问题。
王伯光建议,对于就业困难人员,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从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到就业支持,制定全方位的帮扶措施。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尤其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精准帮扶。通过分类施策,聚焦重点群体,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
“对于就业困难群体,不能仅依赖传统的就业安置模式,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扶持措施。”王伯光认为,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再培训,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就业信心,提升职业技能,使他们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培训项目的指导,根据市场的用人需求进行定向培训,从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就业率。(记者 陈丽雅)
原标题:观察 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市人大代表建议:以产业创新发展扩就业,以优化供需匹配稳就业,打造友好型就业生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